首页 > 新闻 > 正文

不要经常给孩子玩超前的“玩具”

发布时间:2016-02-15

爱玩玩具是儿童的天性,每一个宝宝的成长过程都少不了玩具的陪伴。为了促进孩子的智能发展,玩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孩子的认知、记忆特点是在游戏、玩具中促进、增长的;有些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宝宝更聪明,不顾自己宝宝的年龄特点,会经常给自己的“小宝宝”玩“大宝宝”的玩具。

我们说,玩具应该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,可以稍微超前一点,但是,不可以过度超前;因为孩子的生理及心理发育是有阶段性的,过于超前的玩具,只会使孩子“无从下手”,或者,失去了玩具的真正作用。如,给一岁多的宝宝玩拼插的玩具,孩子就会不知如何玩,就会按照自己的“主观”意识,无目的地插、也会“不按章法”的乱拼一通。但是若给宝宝玩大块的形状积木,宝宝会更开心、会更有“感觉”;宝宝在游戏中会对颜色、形状的认识加深印象。

在门诊遇到一个只有5岁多的“聪明”宝宝,妈妈是带孩子来看还在的注意力问题的;妈妈说孩子什么都好,就是注意力不集中,马上读书了,怎么办啊?很是担心。我了解到这个孩子的智商是很好的,就是“静”不下来。

原来,宝宝的家里条件很好,父母亲的学历也很高,自然就对孩子抱有极大的希望。因此,除了强化宝宝的认知教育以外,还给宝宝添置了一些远远超出宝宝年龄段的各种玩具,目的就是想以此开发孩子的智力。

我和家长聊的时候了解到,孩子的成长是这样的;妈妈让宝宝在半岁时就玩各种卡片;2岁时就用点读机学习;3岁时就玩复杂的拼图游戏;4岁就让宝宝写毛笔字了。

孩子初期是有兴趣玩、学的,可是后来,家长发现孩子一玩就很抗拒,不愿意玩,不愿意学了。后来发现孩子就是厌烦“学习”,也对超前的玩具不感兴趣了,对感兴趣的玩具也就只能玩几分钟,家长着急了,这以后读书怎么办呢?

分析

孩子的注意力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化的;孩子是否对所接触的物品感兴趣呢?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“经验”有关系的;如一个半岁的宝宝就不会对大型的积木十分感兴趣,因为他们无法“驾驭”这玩具;再如,一个3岁的宝宝对滑溜梯恐惧,原因可能是上次他玩的时候摔的很疼。

家长就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年龄特点来帮助孩子,让孩子在游戏中真正得到快乐,获得有用的经验。

家长怎么样给孩子选择“玩具”呢?南主任建议:

1:按照自己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,稍微提前;

2:孩子的“无理要求”,家长要能够温和的拒绝;

3:要尊重孩子,可以有两种玩具,让孩子自己做选择;

4:最好的玩具就是适合孩子的!是可以伴随着孩子成长而“成长”的玩具,如,不同颜色、形状的积木;

5:最好,家长和孩子一起玩玩具;

6:要选择原色的、无铅、无毒、可以清洗消毒的玩具。

结论

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年龄特点选择“适合自己孩子的”玩具;不能强迫孩子玩玩具。最好选择可以半伴随着孩子成长的玩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