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亲对孩子的期望都是望子成龙、成凤的,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为有所作为,有能力的人才;但是在教养过程中,许多家长往往只重偏孩子智商的培养,而忽略的孩子情商、各种能力的培养,他们认为孩子聪明了,学习好就是培养成功的,其实不然。常有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强化教孩子认知,读书和写字,而不去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、各种能力及心理发育的训练培养等等...家长往往不去引导孩子与人(同龄儿)友好相处,在家里或是在外面不让孩子受一丝一毫的“委屈”,只是盲目地教孩子认很多的字,背很多的诗词,在孩子幼小时就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班以强化孩子的智力的培养,有的还强迫孩子学这学那。这种做法不可取的。
殊不知,培养孩子从小养成的许多良好习惯、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比掌握许多的知识更重要!!孩子会受用一生的!试想,一个不会与人交往,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,没有团队精神,即便是他的智商很高,那也是不受欢迎的。
孩子的许多良好行为习惯都是从小培养的。例如,一个从小没有养成刷牙习惯的男孩,等他上高中住校后,依然不刷牙,这时候同学就会笑话他,指责他,用异样的眼光看他,他的自尊心就受到了极大的伤害,整日无法用心读书,看看这好习惯多么重要!
从最简单的层次上下定义,情商是理解他人及与他人相处的能力。这种智力是由五种特征构成的:
自我意识、控制情绪、自我激励、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相互关系。
我们都知道,一个人的成功80%是取决于情商的高低!!而不是智商。
家长怎培养孩子的高情商呢?这里给不同年龄段几点建议
婴幼儿期(0-3岁):家长要以培养孩子各种良好习惯为主;
1.饮食好习惯,要让宝宝不挑食,均衡饮食,18个月后可以锻炼宝宝自己进餐,自觉遵守饮食时间,规律用餐;
2.睡眠好习惯,要引导孩子独立睡眠,睡前减少刺激,自觉遵守睡眠时间;
3.二便规律,要引导宝宝建立良好的如厕好习惯,18个月后逐渐锻炼自己能控制二便,家长不给宝宝如厕压力。18个月后要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自己的伙伴关系...
学龄前期(3-6岁):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巩固阶段;
1.给宝宝做规矩;让宝宝懂得那些应该,那些不应该;
2.孩子做错了,要给宝宝适当的“惩罚”,让孩子明白做错事情时是要付出代价的;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;惩罚要适中,不能过度;
3.学会尊重他人、与人友好相处,很好地巩固良好的“伙伴关系”;
学龄期(7-16岁):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;
1.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;
2.培养孩子独立思考、解决问题的能力;
3.培养孩子乐观、积极的生活态度...
结论:培养孩子的情商一定比培养智商重要的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