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务必要记住的7个提醒,也许能在危机之前救您的孩子一命!
据全球儿童安全组织的调查,全球每天有2270个孩子死于意外伤害。在我国,意外伤害是0-14岁儿童的“第一杀手”,每年有超过20万的0-14岁儿童因意外伤害而丧生,换句话说,每3位死亡的儿童中就有1位是意外伤害所致。意外伤害发生在日常生活中,多因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防卫意识所致,发生原因多与玩耍和运动有关。孩子在玩耍或运动时,缺乏一种自觉的防护心理,容易引起某些常见的意外伤害。
而致使儿童意外死亡的5大原因中,最大“杀手”就是交通事故。每年造成26万青少年死亡,换言之全球每天有718个孩子死于车祸。在发达国家,大部分受害者是在乘汽车时遭遇不幸的;而在发展中国家,孩子们步行或骑自行车时也会死于非命。据交通部门的最新数据显示,我国每年有超过1.85万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交通事故,儿童因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是欧洲的2.5倍、美国的2.6倍,中国儿童乘车出行中儿童安全座椅的配置率不到0.1%。在所有儿童交通意外中,超过四分之三的孩子是在道路上受伤的。
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几种减少交通事故伤害的办法,比如制定更严格的限制酒后驾车的法律;强制使用安全带、儿童座椅;骑自行车要戴头盔;在学校、游乐场和居民区附近对过往车辆限速等。总结起来,父母们务必要记住下面的7个提醒,也许能在危险到来之前救您的孩子一命!
第一:不要抱着孩子坐车
把孩子抱在怀里坐车应该很安全吧?很多人都这么想,不过,看了下面的解释,你的这个想法就被颠覆了——当汽车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行驶时,如果突然紧急刹车,在惯性的作用下,10千克重的孩子受到的冲击力相当于200多千克,也就是说,相当于三四个成年人体重的总和,家长就算是大力士,也没法抱住孩子,孩子会飞出去,撞在中控台或前风挡玻璃上,造成严重的伤害。如果前排的安全气囊没有关闭,后果会更严重,因为气囊的安装位置及打开的力度都是按照成人来设计的,气囊打开后的位置正好在人的头胸之间,而这个位置正好是孩子的头部,气囊的弹出,不仅不能保护孩子,还可能造成孩子颈椎骨折,甚至死亡。
第二:不要让孩子自己上下车
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好,但绝对不是在这种场合。孩子力气小,开车门时如果不能推到位,会因为车门反弹而被夹伤,还有可能会被旁边行驶过来的自行车或者汽车撞到。
第三:12岁以前,后排就座
孩子都爱坐在副驾驶座上,视线好,看着爸爸或妈妈开车很好奇,小手也想这儿摸摸那儿碰碰。不过,副驾驶座可不是孩子的安全位置,即使系了安全带,也不能保证孩子的安全。要知道,12岁以下或者身高不足1.4米的孩子是不宜坐在前排副驾驶座位上的。因为安全带是根据成人的体型设计的,孩子使用成人的安全带,如果绑得太紧,在发生交通事故时会造成致命的腰部挤伤或脖子、脸颊压伤。如果绑得太松,车辆紧急制动时,孩子可能会从安全带和座椅之间的空当飞出去。所以,没满12岁的孩子,一定要坐在后排,并配合使用安全座椅和安全带,才能确保安全。
第四:绝对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
汽车是个大铁盒子,当车门车窗关闭时,车内的温度会快速升高,短短几分钟的时间,就会使孩子出现体温飙升、窒息等中暑的症状,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。
第五:孩子也需要安全带
孩子不喜欢被束缚,所以安全带自然就成了他拒绝的对象。安全带有缓冲作用,能吸收大量的撞击能量,化解巨大的惯性力,减轻伤害程度。调查表明,在发生正面撞车时,如果系了安全带,可使死亡率减少57%,侧面撞车时可减少44%,翻车时可减少80%。所以,不管孩子怎么抗拒,你也不能妥协。
第六:不要和孩子共用一根安全带
和孩子一起共用一根安全带,对孩子和你都起不到保护作用。一个孩子在高速撞击事故当中,产生的冲力相当于一头成年大象的重量!而且发生碰撞时,大人的冲击力还会施加在孩子身上,使孩子受到的伤害更大。
第七:不要让孩子在车里吃东西、玩玩具
孩子在行驶的车内吃东西,特别是果冻、冰激凌、坚果等食物,无论是刹车还是颠簸摇晃,都可能噎着孩子,严重的还会导致窒息。有些坚硬的食物和食品包装还有可能将孩子弄伤。而在刹车的情况下,玩具有可能剐伤、扎伤孩子,甚至造成更严重的伤害。
这些,一定要让您的孩子知道:
1. 任何时候都不能把头或手伸出车窗/天窗外。
2. 不能碰驾驶室的各种仪表盘。
3. 车门的开关处绝对不能动。
4. 下车后,千万不能从车尾绕道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