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不久,大吉还为大吉科普过,最小的奥运冠军是13岁的跳板跳水运动员 Marjorie Gestring;而年龄最小的参赛者当属1896 年雅典奥运会的希腊体操运动员迪米特.瑞斯劳德拉斯,他当时只有10岁,至今没有参赛者低于他当年参赛时的年龄。
可就在今年的里约,我们见识到了这一年龄记录的刷新——史上年龄最小的登上奥运冠军领奖台的孩子。
他并不是运动员,但当他登上领奖台的一刻,让所有人的心潮更加澎湃。
在女子公路自行车个人计时赛颁奖仪式上,42岁的美国女车手克里斯汀·阿姆斯特朗第三次夺得这项奥运会的金牌,她在第一时间将儿子抱上了冠军的领奖台。母亲激动的泪光和孩子灿烂的笑容交织在一起,令人动容。没有人会用规矩去质疑她的举动,幸福的母亲,幸福的孩子,这一刻会永远铭刻在奥运的历史。
有句名言说:“体育是人生最好的学校”,对大部分父母而言,带孩子去里约现场看奥运会,是个奢望,但是在暑假中,把孩子从电子产品中拉出来,一起看奥运,还有比这更好的亲子活动吗?
兴趣教育
现在的孩子,是电子产品陪伴下长大的一代,沉溺于手机、IPAD等电子产品中,化身为“宅童”。要想办法让孩子摆脱碎片化生活,还有比一项运动更能让孩子持续投入的吗?
四年一届的奥运会,基本代表了当今人类最高的竞技水平。让孩子发现运动之美:像飞鱼一样游泳,像黑豹一样狂奔,健美的身体、优雅的动作、迸发的 激情……让孩子从欣赏美开始,产生对体育的兴趣,让他们知道,“豆芽菜”或者“小胖墩”都不健康,健康的身体是一生最宝贵的财富;还要让他们知道,锻炼 不仅能改善体质,更能磨砺意志,比如,“洪荒少女”傅园慧小时候有哮喘,帆船选手徐莉佳左眼视力模糊,右耳几乎听不到,通过帆船训练,照样拿了奥运冠军。
励志教育
现在的孩子需要励志,很多孩子脆弱,缺乏毅力,害怕挑战。带孩子看奥运选手的拼搏,也同时是在看一个个浓缩版的励志故事,让孩子相信:努力,不懈努力,可以创造奇迹。比如,8年前在北京奥运会上,13岁的新加坡男孩斯库林兴奋地与自己的偶像菲尔普斯合影,8年后, 两人在同一个泳池竞技,结果,粉丝击败了偶像。
情感教育
无论成功还是失败,运动员在竭尽全力之后的真情流露,还有运动员父母家人在焦灼等待之后的真情流露,都触动人心,让人明白,什么是爱。
国家意识教育
最后要强调的,奥运,还是国家意识教育。给孩子讲“难民运动队”的故事,他们从战争的炼狱中艰难走来,告诉孩子世界还有这么一个庞大的群体,家园破碎有多么可怕。
孩子已经能够在奥运会的众多旗帜中辨认出五星红旗,那就给孩子讲讲骑手华天的赛马身上五星的故事;孩子已经会唱《义勇军进行曲》,那就让孩子在电视里响起这熟悉的旋律时站起来,带着孩子一起唱,致敬中国冠军,致敬国旗,致敬中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