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新闻 > 正文

海洋球会“吃人”,你还敢带孩子去玩吗?

发布时间:2016-08-18

最近一则帖子在网上热传,帖子称墨尔本的一个海洋球池由于清洁不到位,垃圾隐藏在海洋球池底,导致一名儿童被暗藏池底的注射器针头所伤。而在苏州,某商场的海洋球滑梯在一天内导致2名儿童骨折。

“孩子前些天在这里玩耍,从滑梯滑下来,结果小腿被摔断。找商家,商家不管,让家长起诉公司。至今也没过问此事,希望各位家长引以为戒。”有家长在论坛爆料称自家孩子在商场海洋球池内玩耍时发生意外。在其提供的图片中清晰可见,孩子的右小腿部发生明显断裂。经治疗后,现在只能躺在床上。

该网帖一出,家长们纷纷质疑海洋球池游乐项目的安全性问题。“最气的就是安全措施不到位。这样的地方本身就是孩子们玩的,结果呢?孩子却受伤了……如果本身就是有危险系数的,那商家是否有义务做好告知、提醒工作?”

 

看护不到位,卫生消毒只靠喷药水

大型海洋球项目在近几年席卷各大商场,想必很多家长多少都带孩子去玩过。许多球池边缘确实会贴上标签,“身高1.3米以下的儿童需有家长陪同入场”。然而对于不识字的孩子来说,写有“请勿攀爬”的警示牌形同虚设。

而海洋球项目占地面积通常十分庞大,负责监护的工作人员却不能相应配备,很难兼顾全场。

海洋球池占地面积大、球数多,如何进行日常消毒?据了解,商场一般采取的措施是每天闭馆前给球池喷洒消毒水。然而,很多孩子在玩耍过程中会把球放在嘴里啃,消毒不彻底,反而危害更大。

 

监管空白,法规尚未出台

这些游乐设施是否符合质量标准,监管部门该如何监管?业内人士表示,我国对于室内儿童游乐场所尚无国家标准,虽说地方已出台相关质量标准,也会强调这些游乐设施应有“适用的、安全的消毒方法,并要定期消毒”。实际上,海洋球、滑梯等游乐设施多位于商场内部,地方标准虽已出台,但是目前对于商场内的儿童游乐场所尚缺乏具体的监管。

 

其实,想要孩子多动动,多走出来与人接触,还有很多运动方式可以选择。包括跑、跳、投、压等练习;捉迷藏、跳舞、溜滑梯、打秋千等游戏;郊游、拍球、跳绳、骑儿童车、游泳、体操等运动。所有这些运动都以增强体质,娱乐身心为目的。

不同的运动项目可以产生不同的锻炼效果。如:提高速度能力可选择跑、骑儿童车等项目;增强耐力能力,可选择长时间跑的游戏、游泳、郊游、跳绳等练习;增加力量能力可选择跳、投等练习;提高灵敏协调能力,可选择跳舞、打秋千、拍球等游戏;提高柔韧能力可选择体操、按压等练习。

而一些家长期望让孩子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,就过早地让孩子从事某些健体运动,殊不知有些健体运动不仅不利于孩子身体的锻炼,反而容易造成伤害。

 

1、拔河

从生理学角度来讲,幼儿的心脏正在发育中,当肢体负荷量增加时,主要是依靠提高心率来增加供血量。因此,心脏容易疲劳,不能负担像拔河这样的大力量对抗。有医学工作者曾对250名5岁至6岁的儿童在拔河比赛中进行生理检查,发现心率均高,赛后1小时有30%的儿童心率仍未能恢复正常。

 

2、练肌肉

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,身高先于体重的增长,儿童是先长身高、后长体重,且肌肉含水分较多,含蛋白质和无机盐很少,力量弱、易于疲劳。

 

3、倒立

尽管儿童的眼压调节功能较强,但如果经常进行倒立或每次倒立时间过长,会损害眼睛对眼压的调节。

 

4、玩滑板车

8岁以下儿童身体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,如果长期玩滑板车,会出现腿部肌肉过分发达,影响身体的全面发展,甚至影响身高发育。

 

5、扳手腕

儿童四肢各关节的关节囊比较松弛,坚固性较差,加之骨骼还没有完全骨化,易在外界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发生肢体变形。另外,憋气是扳手腕时必然的现象,久而久之,会影响儿童心脏功能的正常发育。

 

6、兔跳

在做兔跳运动时,人体重心所承受的重量相当于自身体重的3倍,每跳一次膝盖骨所承受的冲击力相当于自身体重的三分之一,这样对骨化过程尚未完成的儿童来讲,很容易造成韧带和膝关节半月板损伤。

儿童运动应具有科学的指导性,运动量安排要合理。制定和选用基本运动必须科学掌握运动量,如果运动量太小,对身体锻炼的效果就不大;而运动量过大,又没有节奏,则身体健康也会受到不良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