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多人也许很难将孩子与抑郁症这个词联系在一起。但事实是,有些孩子不仅仅是忧郁那么简单,他们得的是抑郁症。儿童抑郁症最早可在三个月大的婴儿身上发生,如今儿童被诊断出有抑郁症的数字正在不断攀升。爸爸妈妈平常也可以通过向宝贝提出这样的问题,观察宝贝的反应和回答,来判断宝贝的心理情况。
“最近吃饭怎样,睡觉好不好,体重有大的变化吗,会一天到晚情绪都不好吗,你觉得生活质量与周围人比怎么样,有没有觉得自己很没有用、吃东西是浪费粮食……这种感觉持续多久了,有没有超过半月?”
目前尚没有专门的仪器能将病情定性,只有靠不停地提问,并在患者零星的语言中捕捉到关键信息。符合四个特征就可能是抑郁症:长时间高兴不起来、不愿说话、思维迟缓和睡不着觉、乏力,这些都是抑郁症常见的症状,严重的甚至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,常常冒出自杀的念头。
儿童抑郁症的病因
1.大多数患抑郁症的儿童,从小在家庭中受到歧视或虐待,心情压抑,使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。
2.有些孩子由于家长期望过高,对孩子管教过严,超过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,使孩子无法承受,从而情绪不佳。
3.有些孩子由于生活十分单调,缺乏与其他孩子交往的机会,思想闭塞,情绪压抑,否认忧伤、喜悦、痛苦或欢乐,都无法充分发泄。
4.有些孩子因身体有关,家庭不幸,学习成绩差,而心理上承受沉重负担,认为这一切无法挽回,因而意志消沉。
儿童抑郁症与成人抑郁症表现不同
和成年人相比,孩子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抑郁情绪,而以儿童的方式发泄自己的“不快乐”。
抑郁症孩子一般有两种表达形式:外向型症状和内向型症状。前者是以扔东西、发脾气、烦躁不安等为主的“不安定状态”,让人难以和“抑郁”联系在一起;而后者则不爱与人交流、独自发呆,如果不受重视,也很容易被忽略。
处于抑郁症早期的孩子,也会向周围的人求助,表达自己的苦闷情绪。一半以上的孩子会向母亲求助,约三成的孩子向父亲求助,然后是同学、老师。值得关注的是,有两成孩子不向任何人求助,独自承担痛苦。抑郁症孩子的想法是:他们不理解我怎么办?平时就和爸妈交流很少,他们会听我说吗?我跟妈妈讲过,她说我不该东想西想,应该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;如果我说出来,会让爸爸妈妈更担心,或者批评指责我……而心理医生表示,求助时遇到困难,抑郁倾向的孩子就更容易把自己封闭起来。
升学阶段的青少年,更容易出现抑郁
专家介绍,抑郁症通常有一定的性格基础,比如内向、追求完美,容易心里不平衡……而一旦受到外界刺激,便会产生深深的无用感。对于抑郁症来说,第一次发病时最好治,犯病三次以上就要终生服药。
有抑郁情绪的儿童患者目前也越发常见。最小的才七八岁,与成年人抑郁症状相比不那么明显,通常表现为厌学、乱发脾气、动辄哭闹等。
13岁的小鑫因有次老师把他做错题的事传到了隔壁班,感觉很受不了。虽然他已经转了学,但在新学校的不适应,让小鑫的考试并不理想。“孩子越来越不愿上学,现在已经休学一个多月了,在家也不爱吃饭,学过的东西更是忘得差不多了。”长期闲在家中的小鑫,却头晕,直犯恶心,被医生确诊为抑郁症。
十二三岁和十五六岁青少年因为面临升学的转折,更易出现抑郁情绪。而儿童青少年的抑郁发生率已经不低于成人,严重的往往会自伤。
过早寄宿易引发抑郁症
16岁女孩虹虹被送到精神卫生中心起初是因为“品行问题”。从外婆和老师口中,医生得知虹虹“从家里拿钱,还问亲戚借钱买礼物送给同学”。可深入了解之后,医生发现虹虹其实患了抑郁症。父母离异,妈妈总在女儿面前骂父亲抛弃娘俩,虹虹一方面渴望父亲回来,另一方面很自责,因为她认为“如果我够乖够好,爸爸就不会不要我们”。表层的品行问题下,其实是抑郁症。
眼下,不少工作繁忙的年轻父母让孩子念寄宿制幼儿园。但专家提醒,不是所有的幼儿适合寄宿生活。有的父母认为,内向的孩子通过上寄宿制幼儿园可以培养其胆大、外向的性格。这其实是误解,天性胆小、内向、拘谨的孩子尤其不适合寄宿制,因为他们更需要来自双亲的呵护。这时如果父母送他们上寄宿制幼儿园,就容易使他们产生紧张、焦虑、不安全感。所以,即使要送孩子去寄宿制幼儿园,父母也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,否则,有些孩子很可能因为寄宿生活产生被父母遗弃的极端想法,埋下抑郁症的种子。
如何帮助儿童战胜抑郁症
儿童需要有人帮助他们战胜抑郁症,儿童好象生下来一直在玩,但对有些儿童来说,世界是令人沮丧和充满斗争的地方。
一个正常的小孩,会由于搬家、爱畜的死亡、或家人、朋友的死亡而发生抑郁的现象。伴随着青春期而发生的荷尔蒙变化,也会引起抑郁症的发生。抑郁症的表现因年龄而异,岁数小的儿儿童会对食物和游戏缺乏兴趣,会发火,并且会减轻体重。大一点的儿童和青少年会失去对自己和家人的兴趣。家长应当提供爱和支持,帮助抑郁的孩子恢复自信心。家长和大夫应当常问孩子的感觉,并一起讨论这种感觉。
1. 要改变对孩子的不正确的态度。要多关心他们,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他们,对他们多加开导,避免专制的家长作风,让孩子把自己心中的积郁倾吐出来,想办法解决或合理地解释,使孩子满意。让孩子能从内心深处感到父母是他最亲近的人,是世上最疼爱他的人。这样,孩子的忧郁心境就会得到改善。
2. 不要对孩子管得太多、太厉害。因为孩子大了,有自己的思想,有自己的权利和自由,他们喜欢在同代人中寻找欢乐,寻求共处。他们往往对父母过多的干涉表示反感,家长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。
3. 要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愉快的环境,尽量安排他们参加集体活动,增进他们与同龄儿童的交往,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,开阔他们的心理境界。
4. 症状明显的抑郁症儿童,应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,服用抗忧郁药物。必须强调,抗忧郁药物,尽管效果良好,但是服药后,一般要在两周后出现明显的疗效,约一个月才能控制症状。因此,在服药的最初阶段,仍须家长对患儿进行严密监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