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有国法,家有家规。什么是“家规”?也许现代社会早就没有像封建时期大家族那样条条框框的规则,然而我们不能忘记的是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”,对于对整个世界尚没有清晰认识的孩子来说,每天接触最多的爸爸妈妈所说的话,也许就是他们心中的“家规”。
所谓,言传,身教。今天,我们既然要说“家规”,就是要来说说头一个——言传。
许多父母经常跟孩子说“不可以”,这些不可做,那些不可以吃。然而,随着时间变迁和科学的发展,许多“不可以”很难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。细想后你会发现自己的这些“不可以”很多都是为了禁止而禁止,不仅没什么道理意义,而且难以起到什么实在的作用。
美国医学博士、国际沟通分析协会会长鲍伯·高登和玛丽·高登夫妇指出:受到这些禁止令强烈影响的人,容易写出负面的人生脚本。看看下面这些话语,生活中的你是不是也常常对孩子说起这些“不可以”。
1. 不可以 · 长大
这种“不可以”容易出现在被过度保护、宠溺的孩子身上。这个禁止令会让人觉得“永远都当个孩子,什么都不会做比较好”。所谓的“恋母情结”就是这种情形。
长大成人后还无法脱离“不可以长大”的禁止令的人,最近是越来越多。由父母代替孩子参加联谊、帮孩子决定结婚对象的状况,也时有所闻。
2. 不可以 · 孩子气
“你是哥哥,要有担当一点!”
“你已经是姐姐了,不可以哭!”
有弟妹的人经常会听到这样“不可以”。
有这个禁止令的人,早早被催促着要长大,孩提时期不能自由自在的生活,性格上容易太过认真。“自己不做不行”的责任感过剩,也会成为一种累赘。
3. 不可以 · 做任何事情
这种“不可以”容易发生在父母管教严格、过度保护、过分注意细节的家庭。
“不可以爬树,很危险!”
“不可以踢足球,会受伤!”
像这样规范各种行动,会让孩子形成“什么都不要做比较好”的禁止令。
有这种“不可以”的人,一直当乖小孩的结果,长大成人后可能会欠缺积极性,容易顺从别人的意见。职场上,等待指令型的员工,可能就是受到这种禁止令的影响。
从小就顺从父母说的去做,没有自己思考、行动的习惯。因此,如果没有主管或前辈的指令,自己就不知道该做什么。
4. 不可以 · 思考
“不要跟父母顶嘴!”
“安静听我说!”
不少父母会这样威吓孩子。在父母歇斯底里怒骂下成长的孩子,容易有这种“不可以”。
这种“不可以”令会让人放弃思考,无法进行逻辑思考、冷静判断。盲目迷信、相信卜卦算命的人,可能就是受到“不要思考”禁止令的支配。
5. 不可以 · 情感
跌倒了,因为疼痛忍不住哭泣,却被父母责骂:“不可以哭!”,被迫要忍住。
无法坦率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的人,可能就是有这种“不可以”。
这个“不可以”会让人压抑自己的情感,对事物漠不关心、毫不感动,不会痛哭流涕,也不会勃然大怒,声音没有抑扬顿挫、表情贫乏的人,可能就是受到这个禁止令的影响。
6. 不可以 · 归属感
父母帮孩子选择朋友,“不要跟那个孩子玩”;
或是帮孩子答辩:“这个孩子很害羞。”
这种例子屡见不鲜,这会让孩子和同世代的人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。
有这种“不可以”的人总是单枪匹马,无法融入团体或职场中。团体出游或公司旅行时,虽然跟一群人一起出去玩,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变成自己单独行动,还有总是回绝聚餐邀约的人有可能就是因为这个禁止令。
事事干预孩子的后果,只会是束缚了孩子的成长,破坏了孩子的人生。
如果你是上面这样的家长,从这一刻起慢慢修正上述行为吧,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自由愉悦的环境,让孩子蓬勃成长。
其实,大吉在规划之初也考虑过这样的问题。我们要帮助孩子们树立安全意识,绝对不是告诉他们“不能碰”“不能玩”“不能游泳”“不能吃零食”......而是“适合玩什么”“怎么玩”“游泳要注意…”“不直接吞咽果冻”诸如此类的方式方法。
所以,我们会看到,大吉教孩子们“游泳前要做热身运动”“不去深水区”“不卫生的路边摊不能吃”“需在烟花爆竹指定售卖点购买质量合格的爆竹”“剪刀能做小手工,但是不要将尖头对准别人”……
孩子的未来拥有无限种可能,就算是父母也无法为TA规划出既定的路线,成长的每一步都将由TA自己走下去。还有很多快乐、很多不凡的经历,等着他们去一一探寻,请不要以无数种“不可以”毁掉孩子的一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