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新闻 > 正文

孩子为什么喜欢玩“结婚”游戏?

发布时间:2017-08-16

  “妈妈,我长大了要跟俊俊结婚!”

  “妈妈,我有三个女朋友!”

  “我长大了要跟妈妈结婚!”

  “我要小姨做我的女朋友!”

\

 

  学龄前的孩子尤其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通常都会开始热衷于玩“结婚的游戏”。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来说,狂热地爱上班里的某个异性小朋友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,他们甚至会跟几个小朋友举行婚礼,也有一些孩子偏爱另一性别的父母。当你的孩子告诉你他要跟班里的一个小女生结婚时,或者他说他长大了要跟你结婚时,你会作何反应呢?是厉声喝止,还是一笑了之,还是把它当作一个可教时刻?

  专家认为,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跟孩子讨论有关男人和女人的角色,并教给孩子关于爱的价值观,对于那些对异性父母有着很强的迷恋的孩子,父母应该积极地回应孩子的爱,告诉他们,等他们长大时会找到一个相爱的人并跟那个人结婚。
 

4岁男孩嫉妒爸妈
\

  刚刚4岁的小杰是妈妈一手带大的,因此特别黏他的妈妈,他总是说等他长大了,要娶妈妈做妻子。让他的妈妈极为尴尬的是,小杰经常想模仿电视里成人亲热的方式来亲妈妈的嘴巴。而且每次一见到爸爸拥抱妈妈时,他就会很嫉妒,打断爸爸妈妈的拥抱,要求妈妈拥抱他。他甚至不许爸爸和妈妈睡在一起,要求爸爸搬到别的房间去睡。
 

5岁女孩隔月换“夫”
\

  5岁的琳琳最近疯狂地爱上了班里的小男生俊俊。她告诉妈妈,她已经跟俊俊举行了婚礼,俊俊现在已经是她的丈夫,所以她每天早上都要带一份礼物送给俊俊。同样,俊俊也会每天送她一份礼物。他们的礼物有时是一粒糖,有时是一张贴纸,也有可能是一片树叶。琳琳的妈妈一点也不觉得奇怪,因为琳琳上了大班后,每隔一两个月都会结一次“婚”,每次她都会回来告诉妈妈,现在谁谁谁变成她的丈夫了。
 

孩子玩结婚游戏有错吗?
\

  结婚游戏是指孩子按照自身意愿、自发地将有关结婚的生活经验迁移进来、并且能够从中获得愉悦情感体验的游戏活动。在游戏中,孩子们可以让美好的想象变成“现实”,获得心理的满足。那么,孩子玩结婚游戏到底对不对呢?首先要了解结婚游戏之所以受到孩子青睐的原因。

1. 学前儿童喜好模仿

  结婚游戏多见于4~6岁的孩子,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在一个好奇心、探索精神爆棚的时期,对任何事物都保有十二分的探究热情。学龄前的孩子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模仿,模仿长辈、模仿同伴、模仿动物,他们正是在不断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获得成长。
 

2. 影视传媒加深婚礼印象

  多元的文化传播媒介将所有人占据、淹没,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。从动画片、电影、街边的视频广告到传统的绘本、故事,都不乏婚礼的唯美、浪漫呈现,这些都加深了孩子对于婚礼的印象。
 

3. 性别角色意识初步发展

  4~6岁的孩子性别角色意识得到了初步发展,对自身和同伴的性别、对“男孩”和“女孩”的角色定位有了一定的认识。我们不难发现,这个年龄段的女孩子特别爱美,做一个美丽、快乐的新娘对她们来说是抵挡不住的诱惑;男孩子则告诉自己要做一个勇敢、坚强的人,要保护妈妈。
 

专家:这是正常反应
\

  专家表示:对“结婚”有一种朦胧的向往是学龄前儿童的一种正常心理和生理反应。父母不必过分紧张,不能粗暴地制止,也不能心不在焉地一笑了之,而是应该把这个时机当作一个有利的可教时刻。

  可以跟孩子讨论有关男人和女人的角色,对于处于婚姻敏感期的孩子,家长和老师都可以试着跟孩子讨论有关男人和女人的角色,比如男孩都可以当爸爸,女孩都可以当妈妈。当然,同时也可以告诉孩子,男孩和女孩的不同。女孩长大以后,可以生宝宝,可以当妈妈。当男孩和女孩当大了的时候,都会跟相爱的人结婚,男的就成了丈夫,如果有了孩子,就是爸爸;女的就成了妻子,如果有了孩子,就是妈妈。

  还可以告诉已经“结婚”的两个小朋友:“你们现在还小,不可能像大人那样结婚,不过,如果等你们长大了,还很相爱,那当然就可以真正地结婚啦。”

以下几种家长表情

 

  请对号入座!
\

1. 简单粗暴地制止、指责

  受传统观念和封建思想的禁锢,成人看到孩子玩结婚游戏如临大敌、惊恐不安,认为结婚游戏会导致孩子性早熟,对道德发展有害,于是简单粗暴地指责、制止孩子。

  可能的不良后果:这样会让不易分辨是非的孩子产生负罪感,误以为结婚是羞耻之事,长此以往,不利于以后孩子建立健康的爱情和亲密关系。
 

2. 取笑打趣或暧昧地不置可否

  有的成人看到孩子玩结婚游戏会嘲笑打趣孩子,或者是暧昧地不给出中肯的建议,态度不鲜明,让孩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,费劲地在那儿瞎琢磨。

  可能的不良后果:这样会动摇孩子天真无邪的好奇心和难能可贵的探索精神,给心灵蒙上一层阴影。
 

3. 随孩子去,不管不顾

  认为只是孩子自己的活动,成人不应该干涉,就随孩子去吧!

  可能的不良后果:家长疏于观察,会错过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行为问题,错失教育良机。
\

  对那些想跟异性父母结婚的孩子,家长应该对孩子的爱做出积极的回应,正好以此为契机,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。

\